• 正说江南全真道士中的全真道士有家室的问题
  • 作者:  编辑:  来源:   浏览:4107   时间:2017年11月04日
  •    在世俗道外印象中全真道士多是出家修道,但是江浙沪与江南地区的全真道士多有家室,有很多人不解。说法纷纷然比如道风腐化、比如不是正宗全真、真正道士等说辞。其实这些不是真正答案、甚至在道教内部的道士都有盲知不清楚事实缘由的大有人在的…!所以我们应该也必须要搞清楚这个问题。

       从宋元时期全真道教的理念和源流,道家道教内丹心法其实有东南西北中派在传承接续,而全真主流大致上是由南北二宗的钟吕信仰作为本源!

    南宗五祖简传

       而道教主流全真道内丹学的重要派别。又称紫阳派、天台宗。

       张伯瑞祖师是五代至北宋间道士,谓其丹法传自钟、吕。流传于南方广大地区。该派以“先命后性”修炼方式著称。其代表人物多出自南方,故名南宗。以北宋张伯端为开派祖师,并提出张伯端—石泰—薛道光—陈楠—白玉蟾的传法谱系形成为道派尊为南五祖。

       在现在存世的丹法里面有南宗和北宗。南宗就是北宋紫阳真人张伯端一脉,以《悟真篇》为主要理论,在修炼上以男女双修为主,是为南宗。南宗开始是秘传,初祖紫阳真人传、二祖杏林真人、三祖道光紫贤真人、四祖泥丸翠虚真人、五祖紫清真人。因为双修的缘故,五祖之前都是单传,至于五祖白玉蟾祖师开始普传。从白玉蟾祖师所流传的丹经来看,白玉蟾是清修成道。

    白玉蟾祖师所以能够清修成道,原因有二。其一是白玉蟾祖师是童身出家,精气完足,丹基深厚;其二是因为紫清真人有扎实的南宗双修的功夫,白玉蟾清修成道和他扎实的南宗基础功夫就开始普传,开创南宗清修法门。

    北宗五祖简传

       《永乐宫志》卷八第一章第二节记载北宗五位祖师。即王玄甫、钟离权、吕洞宾、刘海蟾、王重阳。

       全真道为表明该派道统源远流长,称太上老君传道于金母,金母传白云上真,白云上真传王玄甫,王玄甫授钟离权,钟离权授吕洞宾和刘海蟾,吕洞宾授王重阳,王重阳授北七真。将全真道统上溯到老子,并尊神话人物王玄甫为全真道的始祖。后经元世祖、武宗的诏封,王玄甫等遂被全真道奉为“五祖”。全真道因有南宗北宗之分,王重阳等属北宗,故名北五祖。

       王重阳祖师自表吕洞宾曾传授以修炼秘诀,故尊为师父,又尊刘海蟾为师叔,钟离权为师祖,北五祖中除王玄甫外,钟离权、吕洞宾、刘海蟾分别为唐末宋初人,都有一定文化修养或社会地位,后隐居不仕或出家修道,其思想有儒有道。王重阳从道时间和他们至少相距百余年,不可能有师承关系。但他们的思想对王重阳有一定影响。

       北宗是辽金地区王重阳祖师所传的清修丹法。当时由于战争的的缘故,南北交流的少,所以也就没有什么南宗北宗的说法。后来南宋为蒙元所灭,全真道传到南方,为了区别和南方地区所传的紫阳真人一脉的丹诀,就称之为北宗,把紫阳真人一脉称之为南宗。

    全真道北七真与南七真

       北七真指王重阳祖师门下的七大弟子。有:马丹阳、谭处端、邱处机、刘处玄、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华山玉泉院七真殿即为专祀之所。号曰“北七真”。

    而南七真分别为:张伯瑞、刘永年、石泰、薛道光、陈楠、白玉蟾和彭耜等七位全真派南宗祖师,号曰“南七真”。

    在元朝南北宗合流

       元代全真教龙门祖师邱祖顺天道开创了全真新局面,所以全真北宗开始向江南传播。南北两宗本是同宗同源,仅是炼养方法略有不同和因宋、金统治地域而分南北,得到元统治者的支持,发展较快;而南宗“性命双修”继承中国传统隐逸仙学,大都隐居山林清修,与上层社会极少交往,得不到统治者的支持,自元代中叶开始,南宗逐渐与北宗融合。元末由陈致虚的努力,两宗统归全真道。

       在《上阳子金丹大要列仙志》。將丹法源流追溯到东华帝君王玄甫,东华帝君传正阳帝君钟离权、正阳帝君传纯阳帝君吕洞宾、纯阳帝君传海蟾帝君、海蟾帝君传重阳真人,也就是全真派的开山祖师王重阳真人。王重阳祖师传马丹阳及其他六位仙真。在《上阳子金丹大要列仙志》里面,陈致虚真人说刘海蟾“以金丹授董凝阳、张紫阳。”也就是说紫阳真人的金丹法诀是得自于刘海蟾祖师。也就是说,南宗也是钟吕之脉,北宗也是钟吕一脉。大家都是一个祖师爷,于是江浙地区南宗道士也就汇入了全真派,元朝著名道士黄公望就是全真南宗的道士。这些道士,虽然是全真门下,但是却仍然保留了很多南宗的修行方式。江浙沪地区的全真道士多可以婚娶,也就是这个原因。

    中派(调和派)的全真嗣龙门派晚清民国以后江南主流

       丹道中派或称调和派的祖师是闵一得,陈樱宁道长曾这样评价闵一得(小艮)丹法:“浙江湖州金盖山闵小艮一派是调和派,他因为历来修道的阴阳栽接与清净孤修,常处于对立地位,遂另外开一门径,将二者合而为一。虽讲清净,而不是孤修,虽说阴阳,而不是栽接;即非《参同》、《悟真》之法,亦非冲虚、华阳之法,更非悟元子《道书十二种》之法,学者当知辨别。”所言一得丹法与刘一明、伍柳丹法之区别还容易理解,与《参同》、《悟真》阴阳派传承系统的区别,便不大好理解了。阅一得是龙门派第十一代传人,他是怎样将清修与阴阳二法合而为一的呢?

       闵小艮,号金盖山人,道号一得,祖籍吴兴,幼年因腿跛顽症,被桐柏山高东篱大师治愈,遂入龙门,归湖州金盖山读书、修炼四十年,始成大家。他著书等身,影响甚广,一直为研究道教学术和传统气功者所重视。其深湛的性命双修理论和中黄直透、卯酉周天等方法,亦为现在一般气功爱好者所知。他的著述、丹法虽传播甚广,但一般不涉阴阳修法。如王沐先生编辑的《道教五派丹法精选》第二集,书中虽大部分是选录的闵一得著述,

    在闵祖的修真成道之地金盖山古梅花观,我们根据记载可以知道以下的简略

       东汉吴赤乌间(公元二三八-二五一年),盐铁尹屈桢(即尹无我,为蓬莱长史)和其叔叔屈东生、友韩珊珊、田玉册一起曾在金盖山居住。屈桢曾在石盂里着铭,承藏在金盖山山坞里,晋末当地人掘得,铭上刻有"金盖矗,生民乐,稚川来,可驻足" 的字样,那时山有南北二坞,统称横山。

       《道藏》有金盖山上应北斗灵开宫,宫有北上金盖之说。宋庆历年间,乌程沈思(号东老)入山,筑齐假龛,铸吕洞宾(即纯阳祖师)铜像,又见称“齐假龛”,云巢供奉吕洞宾自此开始。

    明英宗正统十四(公元一四四九年)年全真教龙门派第五代道士沈静圆(历史上称顿空氏)挂单伏虎并宏开浙江金盖山接续龙门道脉,成化元年(1465)以教授卫真定,后仙隐而去。。。期间第七代宗师王常月以卷册、如意、玉尘、芝杖遣谔山程子寄授命名第八代宗师归安(即今吴兴县霅区)。陶靖庵为守贞,陶此后开启云巢嗣龙门宗支,并传其侄子陶石庵(太定)——徐紫垣——徐隆岩递相嗣传。

       时清嘉庆四年(1799)仁宗御笔颁“玉清赞化”匾额。同时,清廷谕令浙江巡抚阮元恭书“效封纯阳帝君”贊吕祖洞宾。

       该派宗承云巢嗣龙门宗支开派宗师龙门第八代陶守贞(号靖庵)和第十一代闵一得(号懒云)开启方便法门之传,他们提倡的神仙与忠臣孝子不二,出家与在家、出仕与入山各随方便的思想,加以发扬,使龙门派以核心地位兼融其他法派与西竺思想等传播道教以适应世俗。(金盖山一直是道门多派与道佛共存的道场)

       史料《觉云本支道统薪传?后跋》云:“自闵祖启‘方便法派’而后,半多出自俗居有志之士,于是儒而道者日愈多,推行教法日益广。今者云坛竟遍布于江浙。”表现出晚期全真道已不再如他们先辈那样强调出家离俗了。该派自光绪十四年开派以后,一直承传不绝,《觉云本支道统薪传》有传系图加以记载。如开派人之一的程来永传第十四代汤复弼,汤传第十五代车本镒等,车传第十六代丘合度、徐合建,丘传第十七代倪教学等,倪传第十八代沉永家。时至民国十六年(1929)江南道教嗣龙门派已经有分坛七十二处、道众道团群体数千规模史无前例。

CopyRight © 2013-2023    主办单位:天然道观    地址:浙江省 温州市永嘉县乌牛镇东蒙山    技术支持:麦拓科技
推荐网页浏览分辨率1024*768     备案号: 浙ICP备19052630号-1    公安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2402002318号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浙(2022)0000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