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省宗教负责人参加“开放之旅”学习考察活动
  • 作者:佚名  编辑:  来源: 中国民族报  浏览:2323   时间:2016年11月05日
  • 近期,浙江省宗教团体负责人在杭州、深圳、珠海等地举办“开放之旅”学习考察活动。通过近一周的学习考察,不仅使一行人开阔了眼界、提高了认识,而且增强了信心并明确了责任。“开放之旅”一行人还围绕改革开放必由之路与宗教中国化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浙江省道教协会长会长董中基道长、浙江省佛教协会副会长信光法师、省伊斯兰教协会副秘书长沈少春、省天主教爱国会副主任胡龙建、省基督教协会总干事楼世波,分别发表了各自的感想。

    董中基道长:坚持中国化方向

    道教在新形势下也面临着发展问题,发展的方向和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开放、包容、创新,健康发展的前提就是必须坚持中国化方向。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应当把祖国的利益放在首位,都应当是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和弘扬者,都应当从自己做起,把善心、诚心化作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实际行动。就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宗教,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宗教,对宗教教义作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

    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作为道教来说,首先就是要处理好国法与教规的关系。应引导道教徒把遵守国法作为修道的自觉意识,积极引导人们向善行善,牢固树立法治理念,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解决涉及宗教方面的问题。在新形势下,宗教更有适应社会、顺应时世的现实问题。宗教只有同社会相适应、主动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才能有广阔的未来。宗教适应社会,就是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和与时俱进的精神,与社会现实相结合。在宗教观念、制度、组织等方面不断进行调整充实,不断从现实社会中吸收新鲜养分,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为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进步传递更多的正能量。目前,道教事业正处在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我们应当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兢兢业业筑道业,一心一意谋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时代需要为动力,把道教教义中的清静无为、道法自然等绿色环保理念深入人心,把道教中有益于净化心灵、提升道德水平、淳化社会风气、促进社会和谐的思想阐扬开来,使道教文化中的精髓在当代社会中发扬光大。

    信光法师:中国宗教与改革开放同行

    对于中国宗教而言,改革开放的38年是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日益得到全面正确贯彻落实的38年,是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得到切实有效法律保障的38年。在这38年中,中国佛教界人士和广大信教群众爱国爱教、团结进步,旗帜鲜明地反对分裂活动,促进祖国统一;慈悲济世、利益众生,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主动自觉地适应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中国梦中,一如既往地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结合普陀山佛教,可以将改革开放至今佛教的发展分为“恢复发展”(1979~1990年)和“全面振兴”(1990~2016年)两个时期。在“恢复发展”时期,普陀山寺院得以重新开放,妙善老和尚等一批高僧大德重新回到寺院,开展宗教活动。党和国家也在财政上予以帮助,对寺院进行了逐步修复。随着各项宗教活动有条不紊开展,普陀山佛教进入了“全面振兴”时期。在此期间,普陀山佛教协会高举爱国爱教旗帜,自觉接受党和政府的领导;与时俱进地完善和落实各项制度,管理更加规范;坚持正信正行正言,道风更加纯正;僧团和合精进,全山更具凝聚力;热心慈善事业,影响更具广泛性。这些成绩的取得,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赞赏,有力地推动了普陀山佛教的持续健康发展,为舟山群岛新区的经济社会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当然,这些成绩的取得也是社会各界以及广大信众关心支持普陀山佛教事业的共同成就。普陀山佛教将继续着力加强自身建设,以慈悲济世的精神情怀、庄严国土的理想境界、护国利民的责任意识,以崭新的姿态传承弘扬中国佛教优秀文化,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民间交流作出更多贡献。

    沈少春:积极探索宗教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之路

    中国的改革开放,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扎根于中华大地上的各大宗教,始终与国家同兴亡、共命运。我们必须坚决服从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忘中国心,坚持中国化,走好中国路。通过考察学习,不仅使我开阔了视野,而且找到了差距,明确了方向。今后,将从4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树立大局意识、危机意识和担当意识。坚持爱国爱教,全力维护祖国统一,积极弘扬伊斯兰教“爱国、中道、和平、团结”的思想理念,坚定不移地服从、服务于浙江的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抵御“泛阿拉伯化”思潮侵袭,坚决与宗教极端主义作斗争,切实做好反恐怖源头治理工作。在事关国家安全、宗教和睦、社会和谐的大是大非面前,正言正行,敢于发声,敢于担当。

    二是积极做好后G20时代流动穆斯林服务管理工作。进一步创新服务管理机制,精细化管理好全省的清真寺、礼拜点,规范接待和对外交流工作。通过卧尔兹巡讲,引导教育全省穆斯林珍惜当前国泰民安、太平盛世的大好局面,做到政治认同、文化融合、社会适应。

    三是引导浙江省穆斯林走出国门,争做“一带一路”建设的排头兵。尝试会同有关部门,汇集相关人才,以开放的心态研究我国与穆斯林世界新时代双边关系,讨论双方关切的重大议题。防止“中国威胁论”被少数别有用心的人宣传、扩大,以破坏穆斯林世界和中国的交流。鼓励引导浙江省穆斯林走出国门,展示中国文化的软实力,展示伊斯兰教在中国大地本土化建设的新风貌,为“一带一路”建设当好先锋队。

    四是探索团体工作的供给侧改革,做好学习成果和经验的转化工作。把考察学习的成果和经验,转化为提升伊协工作效率的具体方案,转化为伊斯兰教本土化建设的具体内容,转化为浙江省伊协下一个5年规划的具体决策。

    胡龙建:坚持“开放”的理念

    在宗教信仰中,“开放”是一个很关键的概念。以前,天主教曾存在保守、开放度不够的情况。梵蒂冈第二次大公会议使天主教“打开窗户,跟上时代”,天主教会也开放自己,走出去,带来与各种宗教、各种学说(包括马克思主义)交谈等一系列变化,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宗教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要坚持中国化方向,这对宗教界人士提出了新要求。

    其实,天主教自创立以来,就在不断地适应各种社会和文化。比如《圣经》记载:在保禄使徒时代,非犹太人皈依耶稣要不要犹太化,即要不要“割损”,这成了当时教会内一个争论很激烈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会专门召开了宗徒会议,这次会议被称为首次大公会议。当时,耶稣的大弟子伯多禄在圣神启示教育后明悟,并在会议上发表了决定性的讲话。最后,会议决议:外邦人即非犹太人信耶稣不再需要守梅瑟法律,不需要再行割礼,作出了与当时社会相适应的决定,这本身就是一次大胆的改革和开放。另外,在宗教中国化的进程中,解放思想也是关键之一,尤其在神学本地化工作中,思想解放将起到决定性作用。

    楼世波:顺应时代,健康发展

    20年前,中国教会就提出了“办好教会”的任务目标。办好教会是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而教会必须适应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要求,关切大众福祉,在适应的过程中不断成长、尽责,发挥积极作用。办好教会就是致力于自身健康、不断成长、协调发展,为众民所喜爱。长期以来,浙江省基督教顺应时代,与时俱进,各项事务都取得了健康发展。教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以往外国宣教士在中国教会传播福音时的一些神学思想,与今天中国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有一些不适应,甚至产生矛盾和冲突。为此,在中国基督教会丁光训主教等老一辈教牧领袖的大力倡导下,中国基督教界积极开展神学思想建设。神学思想建设的核心就是基督教中国化:结合中国国情和文化,以中国人喜闻乐见的方式阐述基督教的基本信仰及道德规范,使中国基督教与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政治认同、文化融合、社会适应。

    浙江省各级基督教两会通过会议、神学思想专题研讨、论文写作等形式,鼓励各地教牧同工和神学院师生增强基督教中国化的主体意识,以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秉持团结进步、和平宽容等理念,在保持基督教基本信仰、核心教义、礼仪制度的同时,努力挖掘教义教规中有利于社会和谐、时代进步、健康文明的内容,对教义教规作出符合当代中国发展进步要求、符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阐释。

    (来源:中国民族报)

CopyRight © 2013-2023    主办单位:天然道观    地址:浙江省 温州市永嘉县乌牛镇东蒙山    技术支持:麦拓科技
推荐网页浏览分辨率1024*768     备案号: 浙ICP备19052630号-1    公安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2402002318号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浙(2022)0000881